一、精准分类,按人群设定服务包。自2020年起,石棉县公立医院集团(总医院前身)与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医保服务包”工作,从慢性病患者最多的高血压、糖尿病起步,2022年6月又增加慢阻肺病种,对参加了雅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并办理了特殊疾病门诊认定的病人,引导其选择医共体内的成员单位作为门诊治疗机构。病人签约后,医共体医生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基金按照“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根据签约服务病人数进行打包支付,四年来“医保服务包”共结余资金965.85万元。县医保局每季度组织1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医保费用拨付挂钩。2020年以来,全县签约慢病患者共1.28万人次,截至2024年6月累计开展服务12.9万余次。2020年至2023年基层门诊量较2019年分别上升16.54%、27.38%、27.03%、54.47%,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11月,石棉县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入选《中国医疗保障年鉴2022》。
二、精准测算,按实际调整支付标准。按照不同支付类别,合理调整病种年度签约服务费额度,将高血压打包费用从2022年的2800元/人/年调整为2024年的1580元/人/年,同比降幅达43.6%;糖尿病打包费用从2022年的3800元/人/年调整为2024年的2069元/人/年,同比降幅达45.6%;慢阻肺打包费用从2022年的5000元/人/年调整为2024年的2907元/人/年,同比降幅达41.9%。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得到增强,2023年较2022年签约“三病”服务包住院人均基金支付费用下降1166.52元,下降27.26%;次均基金支付费用下降1269.35元,下降38.87%。“医保服务包”起付线从400元降至50元,患者个人自付比例从2019年的42.5%下降至31.66%,节约患者门槛费448万元、免去体检自付费用约6.58万元,慢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三、精准提升,按区域整合医疗资源。持续整合医共体内2个县级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培育慢病服务专家团队2支32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8支217人,持续推进“3类医师+N个服务对象+3本台账”的“3+N+3”服务模式及“医共体-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签约患者”的“四级包干”责任体系,确保全县村(社区)“三病”服务覆盖率达100%。将二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纳入药品配送范围,建立慢性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全链条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持续利用县域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全县县域检验中心、远程心电中心与县中医医院、12个基层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并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签约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日常问诊等服务。医保经办机构可实时、动态、在线监管签约服务团队履约服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