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卫健函〔2024〕52号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第0503026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4-05-13 16:1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郭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车祸就近使用120救护车的建议》(第05030263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院前急救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正如您所言,个别偏远乡镇车祸现场距离县医院太远或者堵车造成120急救车在来的路上耽搁了太多的时间,结合我市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工作实际,我们认真研究了您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救护车配置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按照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

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9号)要求,救护车数量配备和服务半径要符合“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20公里”“以地级市为单位,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的要求。为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按照《四川省院前医疗急救体系能力建设与技术标准》的规定,对各类型的救护车用途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用于救治、监护和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使用监护型救护车。

二、我市院前急救基本情况

现阶段符合我市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建设标准的医院共计16家,每个县(区)均有覆盖。符合院前急救标准的监护型救护车50余辆,能达到指导意见的标准,全市80%的区域能够在30分钟内到达呼救现场。但是由于我市部分乡镇沿河而建,道路崎岖,个别时段需要1小时以上才能到达现场,但上述偏远地区呼救量在全年呼救量的占比中不足0.1%。

我委自2018年来积极建设三级急诊急救网络,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加大市、县、乡(镇)三级院前急救建设。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急救需求量等因素,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系统灾后重建设施,在县域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部分人口较多的乡镇卫生院设置急救点或急救站;积极配备体外简易心脏除颤器、供氧装置等急诊抢救设备;按照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入网标准成熟一个纳入一个,逐步将具备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纳入120急救网络体系。鼓励各县(区)在农村地区建立县级急救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三级急救网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作用。目前除16家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外,对符合建设标准的名山区永兴镇卫生院、海子山医疗站批准建立了院前急救站,并积极支持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医疗抢救室。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围绕代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急救站点建设。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急诊急救抢救室,积极推进急救站点建设,保证县域医疗次中心急诊科的正常运行。

二是完善急救装备配置。鼓励各县(区)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合理配置网络医院或急救站救护车,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偏远地区配置数量。遵循合理、必须、均衡原则,完善不同用途和性能救护车配备。确保车辆、担架等运载工具及装载的医疗、通讯设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满足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提高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推进急救人才培养。推进医教协同,加强急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强化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培训。根据急救网络规划,合理配置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确保满足服务要求。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加强调度员、驾驶员、担架员业务培训,完善考核管理。

四是提升公众急救技能。积极鼓励各乡镇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整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探索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积极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提高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在身边出现伤病员时,能开展急救和互救。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