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工作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疫情防控大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发挥市场监管服务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作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省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局决定从2023年1月至6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2023年6月底前,打赢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攻坚战,为人民群众实现“三个保障”,使监管执法实现“三个担当”,推动各县(区)市场实现“三个向好”。即,人民群众购药价格有保障、人民群众用药质量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保障;市场监管接诉即办有担当,市场监管公正执法有担当,市场监管服务大局有担当;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市场监管机制持续向好。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坚决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1.从严从快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针对当前出现的部分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异常波动,加强问题研判,加快立案查处,对特殊时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遏制涨价炒作势头。重点查处在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度提高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强制搭售商品,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无正当理由,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涉疫物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等违法行为。
2.依法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其他价格违法行为。关注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价格违法行为,整治市场秩序,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重点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实施虚假优惠折价或者价格比较、不履行价格承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等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进行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等价格违法行为。
(一)全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广告监管,整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3.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紧盯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等重要商品,依法查处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创新环境。严厉打击擅自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知名企业名称、简称、字号等相同或近似的商业标识,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严厉打击对商品性能、功效、销售状况、用户评价,以及商品经营者资格资质作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商业营销行为。严厉打击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排名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4.从严把握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标准,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广告审查工作。强化广告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在广告中宣称涉疫药品、医疗用品紧缺,制造焦虑,引发社会恐慌,妨碍公共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在广告中违法宣称具有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功能,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严厉打击冒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等名义,编造虚假事实,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行为。
(二)全面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
5.严格落实网络经营者主体责任。督促平台企业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合规风险。强化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信息发布的审核,做好“亮证、亮照、亮规则”等信息公示工作,确保相关信息真实有效。优化平台内部经营管理,依法履行协助监管义务,及时处置行政部门移送的违法违规信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平台内经营者及时采取警示、删除、屏蔽、终止服务等必要措施。督促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药械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自查工作机制,主动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形成自查报告存档备查。强化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履约配送,健全完善高效、便捷的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妥善处理网络消费纠纷。
6.严厉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大对平台未有效落实主体资质核验、信息公示、安全保障等法定义务的查处力度,严查药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未严格履行资质信息审核、商品信息管理和违规行为制止、报告、停止交易服务等法定义务,严查线上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药品、违规销售网络禁售药品、发布虚假信息、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销售假冒侵权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类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置借疫情等名义进行违法违规营销行为,全力确保网络市场稳定有序。对药械网络销售违法行为,要果断采取链接下架、网页屏蔽、限制销售等措施。
(三)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大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7.加大涉疫药品、医疗用品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综合运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手段,组织对非医用口罩、儿童口罩以及涉疫药品、医疗用品等开展执法检查,快查快办、严惩重处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查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加强区域间涉案产品产销信息及违法线索通报,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建立涉疫案件及时报告制度。持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高效处置涉疫药品、医疗用品价格和质量投诉举报,强化投诉举报数据分析研判,有效服务重点领域监管执法。
8.加强非医用口罩质量安全监管,促进非医用口罩质量提升。准确掌握辖区内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底数,督促在产企业定期开展质量安全状况自查,落实原材料进货查验和产品出厂检验等要求,密切关注停产或间歇性生产企业库存产品质量风险隐患,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督促非医用口罩销售企业执行进货查验要求,购销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以KN95和儿童口罩等为重点,聚焦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等安全性指标,在市局开展元旦春节专项监督抽查的基础上,加强辖区内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监督抽查,确保生产企业监督抽查全覆盖。聚焦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扩大非医用口罩流通和网售领域抽查覆盖面,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并严格实施后处理,形成质量安全监管闭环。加强非医用口罩企业技术帮扶,开展政策法规标准培训,组织技术机构开展质量分析、质量比对,针对性解决企业质量问题短板,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四)全面加强药械生产流通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9.强化药械检查抽检。以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新冠防治药品、新冠检测试剂以及医用防护产品等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和产品为重点,制定年度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计划,实行企业全覆盖检查、产品全覆盖抽检。重点加强对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感冒药等需求量较大品种,以及疫苗配送、接种、疾控等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查无证经营、非法渠道购销、经营使用假劣药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加强对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制氧机和家庭医用血氧仪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查无证经营、经营无证及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经注册产品技术要求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
10.严查药械违法案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新冠防治药品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制氧机、家庭医用血氧仪等医疗器械监管,对监督检查、产品抽检、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投诉举报、风险会商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要深挖细查,一查到底。对存在质量风险隐患的,要及时采取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立案查处。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监管协同和联合惩戒,全面做好案件线索会商、线索通报、检验鉴定、案件移送、联动执法等方面的衔接配合,形成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大合力。在专项行动中发现走私药械产品的,及时移送海关部门。发现上述企业和单位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