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人人为营商,营商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扩大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知晓率、认知度和满意度。7月22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活动。活动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向商户解读等方式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重点讲解出台的背景、意义。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入户宣传100多家。经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营商工作的理念和措施,使商户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推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
名山区法院干警开展法治宣传本报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名山区法院积极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近日,名山区法院组织干警前往世界茶都茶叶交易市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及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名山区法院干警通过向往来茶商发放《名山区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宣传资料,并及时解答茶商提出的法律问题,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防范经营风险。宣传期间,名山区法院干警详细了解茶商的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交易风险,结合自身审判工作实践,详细解答茶企的各类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疑问,并广泛征求茶企对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宝贵意见,持续增强院企的良性互动。同时,法院干警还号召茶商从保护环境出发,注重茶叶食品安全,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助推营商环境的良性发展。名山区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升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切实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雪淼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法治宣传员为企业提供送法上门服务本报讯 为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更好地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中的服务保障作用,近日,宝兴县司法局组织法治宣传员深入汉白玉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送法上门服务。法治宣传员逐家走访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详细解答企业提出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疑问。“此次普法活动接地气、很专业、效果好,为企业从法律层面答疑解惑、规避风险,大大提升了企业负责人的法律素养。”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宝兴县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将依法护企作为普法重点,开展各类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切实以更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姜廷意 本报记者 李晓明
雅安市名山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竭诚服务的态度,通过主动服务、简化服务、增值服务“三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办事顺心、舒心、暖心。一、主动服务,快速解决企业需求。建立企业服务中心,组建园区企业“流动政务服务队”,主动服务缩短政企距离。提前介入企业落地建设,“一企一表”梳理企业从入驻、建设到运行、投产各环节需办理的审批事项,形成清单台账,一次性告知企业所需要办理的事项、应提供的材料和所需的办理时限,帮助企业“按图施工”,有效解决企业“盲人摸象”的问题。2023年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办理项目18个,审批办件63件,进园区服务10次,协助解决问题11个。二、简化服务,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牵头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推行集成化办理,推出“企业开办”“企业准营”“简易注销”一件事。申请人根据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就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事项选择一次性或分段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更便捷。截至目前,共办理“一件事”91件。三、增值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建立“12345”企业投诉专班专员服务,建立“茗心”代办队伍,搭建政企“连心桥”,当好亲商助企的服务员、纾困解难的贴心人。依托12345亲清热线,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精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以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为总抓手,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窗口改革,推动公共资源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篇章贡献政务力量。一、开展综窗改革,打造高效能政务服务。做优综合窗口,推动市县乡三级分领域综合窗口向无差别综合窗口转变,优化窗口布局、强化协同高效,年底前实现全市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窗受理办理占比均超过60%。做实专区专窗,打造重大项目服务专区和企业服务专区,为重大项目、雅州新区项目审批提供全链条集成服务。强化跨区域通办,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规范设立“跨域通办”综合窗口,将川渝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西南区域通办事项整合至“跨域通办”综合窗口运行。扩容“三化”建设,持续推动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年底前实现“三化”创建全覆盖,创新基层政务服务综合体建设,将“政务服务+”模式扩容升级为以政务服务为原点、辐射融合党建、金融、邮政、供销等多部门、多领域的跨界合作综合体。推动服务进园区,开展经开区、成雅园区服务中心创建,为园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和要素保障服务。二、提升政务数据效能,推进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实现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37%、办事材料减免43.38%、办事时限缩短87.38%,...
为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完善法律服务功能,提升法律服务内涵,近日,市司法局、市民营经济局、市律师协会到雅安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会上,各部门和单位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人员配置、后勤保障等工作开展了讨论,就后续正式运行再次进行了安排。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面向企业提供日常经营、投资、劳动用工方面法律咨询服务。提供合同审查、修改、起草,业务资料合规审查,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劳动争议和各类商事纠纷调解服务。适时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法治体检,及时高效为入园企业提供公证、仲裁、诉讼代理服务,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服务贯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化解三个环节,全方位为企业做好风险防控,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5月6日上午,雨城区法院联合该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在雅安太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确定该公司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联系点”。通过深化交流合作,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共同推进雨城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法治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雨城区法院将以建立 “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联系点”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加强与共建单位深度共建合作的方式方法,全方位拓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化司法服务工作机制,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持续贡献法院力量。 下一步,雨城区法院将以此次建立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联系点”为新的起点,制定细化落实方案,联合党政部门、大学院校开展联合调研,形成“院”“政”“企”“校”协力合作的常态化联席机制,细化实化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办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雨城区法院 记者 李晓明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近日,记者从市税务局召开的全市税务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暨纳税服务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全市税务系统将树立“一盘棋”意识,统筹推进减税降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办税服务厅疏堵保畅、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及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各项工作。 全市税务系统将结合雅安实际准确把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大局借鉴一线城市税收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并融入雅安特色,努力优化我市税收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措施,着力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带动税务机关良好形象的树立。坚持着眼短板求突破,对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建立制度化的整改措施,对标对表,协调推进,从服务理念、工作统筹、宣传辅导、服务能力、服务制度和服务态度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抓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各项部署措施的落实。 结合雅安税务实际,全市税务系统将增强大局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树立系统思维,群策群力、多点多级推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把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责任制工程”来抓;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完善机制保障,切实推动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打造便民高效的实体办税环境、拓展快捷通畅的信息化办税环境、营造低负便企的生产经营环境、建立公正平等的法治环境、完善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五项任务”,统筹推进实施,为加快建设绿色...
为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结合雅安实际,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等9部门制定印发了《雅安市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该方案明确了“获得电力”的工作目标:2022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以下简称“三零”)服务、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时、省力、省钱”(以下简称“三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整体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办电更省时”、“办电更省力”、“办电更省钱”、“用电更可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