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助老食堂 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来源:
2025-03-29 08:57
浏览:
收藏 打印

Image-200059983502

周边的老人及社区居民在安颐幸福食堂用餐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文  

本报记者 郝立艺/图

3月25日中午11点,雨城区大兴街道穆家社区的安颐幸福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有说有笑地排着队,不锈钢餐盘里渐渐堆满冒着热气的家常菜,不一会儿,十几张桌子便座无虚席。

“让一让,汤来了!”后厨传来清脆的吆喝声。土豆烧牛肉的浓香、清炒豆芽的脆嫩、水煮西蓝花的青翠,五六种菜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取餐台上。72岁的魏成祥老人和邻座说:“这酸辣凉粉地道,比我闺女做的还够味!”他夹起一筷子凉粉,醋香混着红油在筷尖颤动。

“每天都盼着这时候。”86岁的叶永珍奶奶抹着嘴角说。她面前的不锈钢餐盘被擦得锃亮,“你看这茄子,蒸得软和又不烂,牙口不好的也能吃。”

雨城区大兴街道穆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平站在取餐台旁,目光扫过排队打菜的银发人群,眼里满是欣慰。“你看这儿,两年前还是间堆满旧桌椅的闲置活动室。后来,老年助餐被列入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社区党总支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和居民院坝会的方式向辖区居民问意见、纳需求,项目推进过程中雨城区民政局同志来了三四趟,最后定下‘政企社三联共建’的法子——政府负责装修补贴,社区腾场地,餐饮企业保本运营。”说话间,取餐台飘起酱香雾气,黄平一边熟练地帮老人们打饭,一边询问着饭菜是否合口味。

“食堂开设之初,设立了辖区60岁以上老人优惠就餐卡,持卡老人可以享受每餐9元的优惠价格。随着食堂越办越红火,同时也考虑到老年人年纪大、容易忘、携带不便等因素,现在采用‘验证’就餐制,凡是60岁以上老人凭借身份证都可以享受就餐优惠,不再局限于持卡或辖区属地。这既是给老人的定心丸,也是社区向群众交的答卷。”黄平说。

进后厨,安颐幸福食堂经营者李瑞珍在灶台间忙得额头沁汗。“张叔不要香菜,王阿姨有忌口。”她边盛饭边念叨。案板上,一周的菜单记录得工工整整:周一粉蒸排骨,周二土豆烧牛肉,周三糖醋鱼……“每周都不重样,菜谱都是营养师定的。”她掀开高压锅盖,炖得软烂入味的牛肉混合着土豆的香气,瞬间充斥整个厅堂。

“下一步要给卧床老人送饭。”黄平翻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居民需求,“高龄、失能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会送餐上门。顺便看看他们缺不缺药,家里水管有没有漏。”他说着望向窗外,几个拄拐杖的老人正沿着步道慢慢走进食堂。

这样的幸福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在雨城区街巷“生长蔓延”。东城街道华兴街社区食堂的糖醋里脊裹着琥珀色酱汁,西城街道西大街社区食堂的番茄牛腩炖得绵软入味,河北街道挺进路社区食堂的清蒸鲈鱼配着姜丝去腥……每个食堂都藏着运营者的巧心思。老人们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吃出“稳稳的幸福”。

编 后

用“一餐饭”的温度    守护老年人“舌尖”幸福

民以食为天。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一餐热饭”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是味蕾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

这种“稳稳的幸福”,来自餐盘里刚出锅的热气,来自送餐员一句“您慢用”的叮咛,更来自这座城市用心的温度。

雨城区的幸福食堂,正用“一餐饭”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愿景,化作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Baidu
map